距离高考还有一周,不论是考生还是家长,都进入了冲刺状态。

然而,每年这个时候,总有些不法分子趁此机会动“歪脑筋”,借着高考的由头散布谣言、实施诈骗等。如果不慎“中招”,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刻!报!警!

为了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小编将近几年高考季的各种热门传言、陷阱及常见的诈骗手段梳理了一遍,建议大家赶紧相互转告——

这些高考谣言别轻信

谣言一

XXX的准考证丢了

“朋友捡到一个准考证,有认识的通知一下:姓名:xxx,考点:一中,考场:013,座号:11,准考证号:204101311,联系电话15935078941,扩散,扩散,别耽误孩子高考。帮助他人手留余香!”

辟谣:有没有觉得这条消息很眼熟?其实,很多情况下这些联系电话多为虚假。这样的消息自2012年开始,每到考试季,就会出现在网络上。

小编

记得,去年高考前就有“考生杨雷雷丢了准考证”的消息一度上了微博热搜第一名。除了在杭州外,全国各地都有人捡到杨同学的准考证。经求证,这是彻头彻尾的假消息!

其实,如果真的发生准考证不慎遗失等意外情况,也无需紧张,可以凭身份证及时补办。像杭州考生就可以到杭州市教育考试院(华浙广场9号白马大厦裙楼)补办。

谣言二

阅卷赶进度不管对错

“高考阅卷老师冒死揭露内幕,学生前途就是这样被耽误”,相信不少人都看到过这样的信息。文章批判高考阅卷工作,只为赶进度不管对错,且会跨科阅卷。部分网友被直接误导,大呼“难怪自己当年高考分数低于预期值,原来就是这样被坑的”。

辟谣:小编和同事每年都会去浙江高考阅卷现场,了解阅卷情况。事实上,高考阅卷人员遴选过程很严格,甚至对年龄都有要求。为了充分理解当年高考试题吃透评分标准,评卷老师还要接受严格的岗前培训。培训中老师们会对标准卷进行试评,绝不可能跨科阅卷。一份卷子会有多位老师同时打分,一旦发现评卷老师可能存在问题,卷子都会马上进行复查重评。阅卷结束后,相关部门还会对试卷多次校验。

考生如果觉得实际分数与预估相差较大,有一种可能性是考生答题不规范,如答题超出指定区域、字迹潦草、涂抹严重、选考题题号填涂与作答不符、答案不分层次……类似的丢分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考生应该怎么答卷?阅卷老师又怎么批?想要知道这些“内幕”,可以参考小编不久前的推送:《看完电脑阅卷的“内幕”,你还会让孩子这样答卷吗?》。

谣言三

考题泄露,花钱能买试题

每年高考语文还没开考,网络上就已“剧透”出N个版本的高考作文题,引发全省乃至全国网络上的疯转。

辟谣:高考试题属国家绝密材料。高考试题的保管和运送都有严密的管理措施,所有接触试卷的人员都实行封闭式管理。考试前,试题是不可能被泄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