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课听懂了、课下会做了,但考试出错了?
 
  这样的一个问题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多出现在理科学习上。特别是数理化学科。为什么平时能听懂也会做,但是一上考场就耸了呢?这是因为:
 
  1、上课听懂了——从已知的结果推导出整个思路,比凭空产生思路容易。
 
  “听懂了”容易,因为老师讲的是普通话,甚至是学生生源地的方言,听众易懂,再加上老师们大都会采用“通俗易懂、潜移默化、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等等的教学艺术,听懂不是难事,因此学生和老师首先都要确信一点——没有听不懂的学生。
 
  听懂而不会是缺乏思考和动手能力。是思维上的欠缺而不是能力上的不足。思维上的欠缺指的是对问题思考的主动性不足,不善于分析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联性,虽然一听就懂,但是光听而不改变被动灌输的特性,是不会进步的。
 
  2、下课会做了——充其量反映出听众的模仿能力合格
 
  课下会做了,其实是受众自身的短期记忆与天生的模仿能力所决定的,只要听懂了,就能模仿老师的典例进行自我练习,也会从中体会到某种成就呢。
 
  3、考场出错了——考试不会只是卡在某个步骤,由于考场环境,容易钻牛角尖
 
  其实很多人发现,题目其实都见过,知识点都会,题不会做,往往只是卡在某一步骤。只要这一步骤通顺了,后面都会做,这也是大家听得懂但是不会做的原因。考试时由于时间有限,大家做题时容易只朝一个方向去思考,钻了牛角,导致不会做。
 
  【解决方法】
 
  解决方法其实并不难,就是要主动思考,积极动手,改变观念
 
  解决问题的方向是什么。还有学会逆向推导的思维:要想获得什么结论,前提条件是什么。要想解决听懂不会做的问题,就得明白原因,要想解决这些“原因”,我们应该要始终本着从题目出发,思考题目的问题和条件,而不是凭空套用题目。
 
  二、怎样解决考场上不会做,而一出考场就明白的现象?
 
  心理学研究表明,有些人处于紧张状态时,大脑控制兴奋与抑制的神经系统失调,使大脑原有信息的输出产生障碍,思维和记忆都受到影响。
 
  存在这类现象的考生大概有两类:
 
  (一)强科弱化现象:强科争强心理,强科怕输心理、强科求胜心理、强科骄傲心理等等在作怪,是考试一大忌讳。
 
  存在这样的心理,强科不仅没强,反而出现弱化现象,这已是相当一批考生留给我们的教训了。研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大多都是心理素质不能稳定而导致的,当然也有偶然身体疾病、亲属变故等客观原因。
 
  【解决方法】
 
  1、不要把高考看得太重,把考试当做平时做练习来看待,看题目要看清,有时你做不出来是题目的条件看差了,最重要还是放松。
 
  2、在考试的前一天不要使劲儿的背书,越使劲儿背书,越容易有压力,可以适当的听听音乐,远眺,可以减轻压力,只要平时认真听讲,课下多做一些习题,只要见的题多了,就会活学活用了,自然而然就不会紧张了。
 
  (二)弱科紧张现象:谈数学色变,谈“xx学科”色变。
 
  这是历届考生中都大量存在的心理阴影,时间久了、次数频了,学生都麻木了,不愿学习某科,放弃攻克该学科,把时间转移到自己喜欢的学科,甚至有的学生还“自知我笨”、我没有学习好数学的天赋等等。
 
  【解决方法】
 
  1、平时做题量的问题,数学注重方法和逻辑思维;
 
  2、做小题的时候注意题干,一般不会让你花很多时间让你去计算,小题讲究:准确、快速、举一反三;
 
  3、调整自己的作习安排,心态的调整;
 
  4、不会的一定要问问教师,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6、学会舍得,“舍”而后“得”,对自己确实没有把握的问题可以大胆放弃,舍此一题得其时间,攻占高地,也会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