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班的语文学习变革要从孩子们初入校时开始说起。在参与编写校本教材《十二岁以前的语文》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积累经典,不求甚解;大量识字,提前阅读”是提升语文素养的不二法门,因此在2013年9月接手这个班级的时候,我大胆地开启了语文教学变革之旅。

开发教材,大量识字

1  第一周不教拼音

要达到“积累经典,提前阅读”的目的,就必须让一年级孩子在短时间内提升识字量。可是,刚入校的孩子们活泼好动,一年级的语文老师既要忙于习惯训练,又要完成拼音教学任务,工作量非常大,按照常规的教学方式走,“大量识字”的目标根本无法实现。

所以我摈弃了常规模式,开学第一周不教拼音!

我带着初入学的孩子们读儿歌,玩儿歌识字游戏。儿歌的节奏明快,内容有趣又有韵律感,孩子很喜欢读,上课不必费力组织教学。更让我窃喜不已的是,孩子们不知不觉就认识了五百多个汉字。

 

2  边学拼音边识字

拼音总是要学的,能不能做到边学拼音边识字呢?我想到把汉语拼音情境儿歌和拼音方法口诀做成课件,上课时投影出来,带着孩子边学拼音边识字,就这样,孩子们又愉快地认识了两百多个新汉字。

 

边学课文边识字

在愉快的游戏中,孩子们识字上了瘾。进入课文学习后,识字就变得更容易了。

我把每篇课文当中的生字都整理出来,让孩子分别贴在相应的书页上。上课时,我根据课文的重难点精选问题,每篇课文提问不超过三个,压缩出的时间进行大量识字(大部分生字只识不写,识写分开)。

学生回家的作业就是朗读课文,和家长做识字游戏(巩固识字)。就这样,让孩子们又掌握了五百多个汉字。

 

4  边诵经典边识字

我还利用校本教材《十二岁以前的语文》来增加学生的识字量。

校本教材里的33首古诗,我带着孩子用手指读,变换形式地读,读着读着字也认识了,内容也背熟了。每天晨读我走近教室时,都能听到孩子们拍着小巴掌的琅琅读诵声。

魔力书橱,快乐阅读

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孩子们自觉地进入海量阅读模式,从绘本阅读到儿童文学转换得很快。我发现个人之间的图书交流已经不能满足孩子们的阅读需要,就在班级放置了三组书橱,凭经验购买了几套丛书,家长们也踊跃捐献。就这样,一个图书管理员,四百多套书籍,我们班的“魔力书橱”就建成了。

孩子们在语文自习课上,下课和午间都可以随意取书、还书。孩子们可以自愿填写《我的阅读记录表》,我会在课上有选择地进行表扬和展示。

二年级开始,我们制定了一份《班级共读书目》。每两周上一节阅读交流课,指导孩子们学会读书。

除了孩子们的自由阅读外,我们共读并交流了《夏洛的网》《吹小号的天鹅》《时代广场的蟋蟀》《木偶奇遇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秘密花园》《柳林风声》八本书,并开始尝试写些读书评论和感想。

积累经典,吟诵素读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对传统国学越来越感兴趣,在校长安排的一次学习中接触到素读和吟诵,不禁心向往之。回到学校,我就开始边学边教。

 

1  吟吟诵诵学古诗

校本教材一二年级共有古诗65首,我们本着不求甚解的原则已经全部背诵下来,边学习吟诵边复习。低年级的孩子对旋律非常敏感,模仿能力强,每天跟着录音吟诵,摇头晃脑,不亦乐乎。

 

2 读读写写小古文

学习《幼学启蒙丛书》时,因为文白对照着诵读,孩子已经建立了文言的语感,所以学习小古文来驾轻就熟。

我们已经学完了87篇小古文,孩子们在读背之余还不自觉地运用起文言。他们的小创作,还真有那么点小古文的味道。

张思琪听说俞越生病在家还背小古文,梦里都在背,觉得很有意思,回家便讲给妈妈听,还用小古文的形式说:“越一日告病于家,次日返校,吾师曰:(俞)越虽病于家,但其勤奋吟诵,且梦中尚(还)在《推敲》。我心生敬佩,回家便作此文。”

小古文的文章越来越难,在教学中加入故事情节,诵读时加入动作和节奏,《北冥有鱼》《得道者多助》这样的长篇也很快拿下。我把孩子们每天晨读时手舞足蹈诵读古文的视频放到家长群里,赢得家长一片点赞声。

 

3  温柔敦厚诵诗经

孩子们的学习状态和家长的热烈反应给了我莫大的鼓舞。本学期,我们只用了一个多月就结束了苏教版教材的教学,进入《诗经》的学习。

我们用吟诵的方式学习《诗经》,学一首吟一首。“咏歌之不足”,就“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孩子爱吟诵,回家表演给家长看,家长帮他们录制音频、视频发到朋友圈里。甚至有家长因此也爱上吟诵,改变了对儿童学习国学的看法。

《诗经》的学习一定要和学生的生活建立联系。例如,我们班的刘芃予同学名字中的“芃”字就出自于《诗经》,于是,我们就以她的名字开始《载驰》的学习。

学《诗经》还可以和古诗相结合,例如教《桃夭》的时候,我用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作引子,由一个遗憾的故事开始,引向一个“宜室宜家”的圆满结局。

还可以组合学习,例如学习《螽斯》,由它祝颂子孙众多的寓意介绍故宫的“螽斯门”,再由“螽斯门”引到“麟趾门”,最后再引向《麟之趾》的学习。

吟诵得多了,孩子们都知道吟诵要依字行腔,入短韵长,回过头来再把《三字经》《弟子规》拿出来试一试,也可以吟出好听的旋律。

无心插柳的“副产品”

蒙学实践课程给我和我的学生以及家长,带来了许多快乐和感动,还意想不到地产生了一些“副产品”。

首先,在本学期的常用汉字检测中,我们班大部分孩子的识字量超过三千字。识字量最低的是一个刚从美国回来的孩子,虽然他只和我们共同学习了一年,也识了一千五百多字。事后,我开玩笑地和负责检测的老师说,其实我们擅长的是生僻字。

第二,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班的孩子的人均阅读量已经超过课标要求的小学六年的阅读总量。背诵积累了70多首古诗,87篇小古文,《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全文,诗经20首。不算苏教版教材中要求背诵的课文,我们的积累量也已经很接近小学六年规定的积累总量。

第三,过去带班,从一年级起,我就开始训练写作,又是参观学习又是讨论修改,可孩子的写作水平到了四年级就好像进入瓶颈期。

这一轮带班,因为课堂学习的大量时间都用来读书背诵了,没有时间训练写作,但是孩子们的自发创作很丰富,于是我们就有了自己的班刊《芽芽心语》,甚至有几位同学开始尝试写小小说。

所以,我老在疑惑:好文章真的是老师教出来的吗?

因为对汉字的兴趣,前段时间在南艺举办的“汉字听写大会”,我们班的几个娃娃也去观看了,并在台下跟着选手答题。比赛结束后孩子意犹未尽,当场找到一位省语委的老师要求举办小学生的汉字听写大赛:“因为这些字很简单,我们也都会写嘛!”

我非常享受我的语文教学工作,我能利用简化教材教学压缩出来的时间和我的学生一起学习国学经典,体会教学相长的乐趣。每天进入教室听到琅琅书声,看到明亮的眼神,感受到令人振奋的学习氛围,我便真正感受到身为一名“语文教师”的幸福。我愿和我的学生们一起学好语文,享受语文!